吉鴻昌(1895—1934),字世五,原名吉恒立,抗日英雄,愛國將領,河南省扶溝人,祖籍陜西韓城。1913年入馮玉祥部,從士兵遞升至軍長,驍勇善戰(zhàn)。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檔,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,被推為主任委員,秘密印刷《民族戰(zhàn)旗》報,宣傳抗日,聯(lián)絡各方,準備重新組織抗日武裝。11月9日,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(tǒng)特務暗殺受傷,遭工部局逮捕。為置吉鴻昌于死地,宋美齡不遺余力,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,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。11月24日,經(jīng)蔣介石下令,吉鴻昌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(jiān)獄,時年39歲。
2009年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。
2014年9月1日,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。
1913年秋天,馮玉祥在河南招兵。不滿18歲的吉鴻昌瞞著家里到堰城投軍。他因吃苦耐勞、智勇正直被馮玉祥賞識,被送入模范連當學兵,不久提升為手搶連連長,爾后又提升為營長。
1925年10月,吉鴻昌升任綏遠省督統(tǒng)署直轄騎兵團團長兼警務處處長。不久又被任命為第36旅旅長,平時省吃儉用,興辦公益事業(yè)。1926年9月,馮玉祥在五原誓師,響應北伐。吉鴻昌率部參加了西安之戰(zhàn)。1927年4月,吉鴻昌所部擴編為第19師,升任師長,歸屬馮部國民革.命軍第2集團軍所轄。國民革.命軍沿隴海路東征,吉鴻昌率部攻克洛陽、鞏縣,又強渡黃河,占領豫北重鎮(zhèn)新鄉(xiāng),奉軍被打得抱頭鼠竄。吉鴻昌所部被譽為“鐵軍”。
1928年任第30師師長,調(diào)防甘肅天水。1929年7月,吉鴻昌進兵寧夏,任寧夏省zf主席兼第10軍軍長。他整飭了軍隊和吏治,致力于漢回團結(jié),提出了“開發(fā)大西北”的口號,決心為民興利除弊。
1930年4月,蔣、馮、閻中原大戰(zhàn)爆發(fā)。吉鴻昌奉命率部從寧夏出潼關,參加討蔣大戰(zhàn)。9月,馮玉祥的西北軍戰(zhàn)敗。吉鴻昌為了保存實力,接受蔣介石改編,就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,不久被蔣派往光山、商城一帶進攻鄂豫皖蘇區(qū)。
“1931年9月21日,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,到國外‘考察實業(yè)’……有一次,吉鴻昌要往國內(nèi)郵寄衣物,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。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:‘你說自己是日本人,就可受到禮遇。’吉鴻昌當即怒斥:‘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,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!’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,維護民族尊嚴,他找來一塊木牌,用英文在上面寫上:‘我是中國人!’”18年前,當懵懂年少的我讀到小學課本《我是中國人》一文時,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敬意。后來,老師告訴我,這位英雄就是民族英雄吉鴻昌。
少年從軍
1895年,正直中日甲午戰(zhàn)爭過后,中日簽訂《馬關條約》日寇趁機圖謀我大好山河,吉鴻昌正是此時來到這個世界,仿佛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和日寇做斗爭。
吉鴻昌從小就把岳飛、文天祥這樣民族英雄當作學習的對象,保家衛(wèi)國成了吉鴻昌一生的夙愿。正是因為不甘于被欺負,不甘于被人壓在頭上,吉鴻昌經(jīng)常與人打架,但是無論對方人多人少,吉鴻昌從來不服輸,因此從小就是一塊硬骨頭。
1913年18歲的吉鴻昌參加了馮玉祥的隊伍,在軍隊中刻苦訓練,勇敢善戰(zhàn),生活作風良好,逐漸被馮玉祥賞識,先是到模范連當學兵,后來被提拔為手搶連連長和營長。吉鴻昌的部隊在他的帶領下,也是能征善戰(zhàn)的隊伍,在西北軍和奉軍的戰(zhàn)斗中,吉鴻昌的部隊經(jīng)常打的奉軍東逃西竄,他的部隊也因此被稱為“鐵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