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漢后期,姜維絕對是中流砥柱。作為諸葛亮的唯一傳人,他的計謀和武力絕對不可小覷。然而,只可惜跟錯了主子,碰到不給力的后主劉禪。魏國名將鄧艾奇襲成都之后,命令姜維投降,姜維沒辦法,冷靜分析了當(dāng)時的情勢,想出一計詐降鐘會,卻害死了自己。
所謂“姜維一計害三賢”,指的是姜維用反間計和詐降來離間鄧艾和鐘會,最終三人都無一幸存的故事。其中三賢指的是:鄧艾,鐘會和姜維
關(guān)于這一事件,《三國演義》描述為:鄧艾入成都后,姜維詐降鐘會,并言艾欲謀害鐘會。鐘會調(diào)鄧艾欲殺之,姜維又將此告艾。艾由其子鄧忠保駕見鐘會。忠進帳見帳內(nèi)劍拔弩張,即用暗箭射死鐘會。鄧艾急回頭,亦被姜維所殺。鄧忠欲闖出重圍未遂戰(zhàn)死,姜維亦嘔血而亡。
具體經(jīng)過如下:
姜維之所以不降鄧艾,卻降鐘會,因為姜維是想在鄧艾和鐘會中,使用離間計。鄧艾,鐘會相互猜疑和爭取功勞,中了姜維的離間計。于是乎,姜維借鐘會之手,將鄧艾除掉了。
眼看就要成功,但是姜維太過心急了。他讓鐘會用強硬手法逼諸將造飯,不反就要被打死,將士剛剛打完仗,迫切的想回家,產(chǎn)生了逆反心理,直接把鐘會殺了,當(dāng)時姜維又心臟病發(fā)作也被殺了。
從本質(zhì)上看,這是姜維復(fù)漢的最后一次掙扎,是其最后一次反撲,最終以失敗告終。因此,從這意義上看,姜維是可敬的,畢竟他沒辜負前相諸葛亮,更沒辜負已經(jīng)不在的蜀漢政權(quán)!
姜維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,他是諸葛亮的衣缽傳人,但是姜維卻經(jīng)常打敗仗,因此還得到一個常敗軍的稱號,那么,姜維究竟為什么經(jīng)常失敗呢?姜維打敗仗的原因是什么呢?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。
姜維為什么會經(jīng)常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