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篇來自小學課本的小故事,一幅幅反映武漢建城史的巖彩壁畫……昨日上午,長江日報記者走進建設中的武漢地鐵機場線,對全線兩座特色站進行了探訪。這兩座車站通過現(xiàn)代藝術表現(xiàn)手法,展現(xiàn)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以及盤龍城筑城朗事。
武漢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說,機場線計劃于本周完成全部信號調(diào)試工作,8月下旬進入空車試運行階段,10月底將與既有的2號線貫通試運營。這也就意味著,武漢人離坐著地鐵趕飛機的日子已經(jīng)不遠了。
小學課本進入地鐵站
天河機場站是機場線北端的終點站,該站也是昨日記者探訪的第一個特色站。站內(nèi)有一面名為《一日一課》的藝術墻,按照一年365天的方式組合排列,每一天都對應著一篇上世紀上半葉使用的小學課本。
記者注意到,使用的小學課本內(nèi)容以口語為主,貼近生活,道理淺顯易懂。比如有篇課文寫道:“放學回家,放學回家,邀幾個朋友,走到大樹下……嘻嘻哈哈,嘻嘻哈哈。等到太陽下山,即刻回家,免得爸爸媽媽要牽掛。”
負責藝術設計的湖北美院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有關人士介紹,藝術墻圍繞中國文化典籍,利用歷史圖像,給乘客以思考。同時,由于處在機場,乘客可以在離開或者到達這里的當天尋找相對應的日子,閱讀有關課文,留下紀念。
天河機場站里一位正在忙碌的工人李師傅說,第一次看到這個墻,就想看看自己和家人的生日那天是什么課文,大家都覺得這面藝術墻也是一座“生日墻”。
由于地鐵站處在天河機場地下,車站的吊頂也是中間高、兩端低,呈現(xiàn)出飛機展翅欲飛之態(tài)。車站的站廳層采用中空結構建造,連接站廳站臺層的立柱垂直高度超過11米,為目前已建成車站中最高的立柱。
7個故事回味盤龍城歷史
盤龍城遺址是武漢的城根,也是記錄武漢筑城史的第一篇章。今年4月,盤龍城遺址公園核心區(qū)本體保護展示工程完工。本月26日,盤龍城遺址博物館主體建筑將開工建設,遺址將進一步得到保護。
巨龍大道站距盤龍城遺址約3公里,正因如此,該站的藝術墻就起名為《盤龍通衢》。相關主創(chuàng)人員介紹,這是歷內(nèi)首塊巖彩壁畫,長60米,高約3米。
壁畫為了貼近主題,整體色調(diào)來自于考古現(xiàn)場附近地層的紅土色,綠色及黃色則是從出土文物的色彩元素中抽取出來的。在用料上,壁畫的紅色部分還使用了盤龍城遺址周邊的巖石和土壤作為原料,體現(xiàn)歷史傳承。
記者數(shù)了數(shù),壁畫共分為7個板塊,分別講述了7個故事。故事從盤龍城當?shù)爻鐾恋奈奈镩_始講起,畫面移步易景,一條由陶紋組成的綠色水帶貫穿其中,象征府河的養(yǎng)育。同時,歷史上曾發(fā)生在盤龍城的銅礦冶煉、營造宮殿、港口航運和手工制陶等事情,均在壁畫中得到體現(xiàn)。
下地鐵10分鐘進T3航站樓
機場線是2號線延長線,由金銀潭至天河機場,全長19.5公里,設站7座,與3號線宏圖大道站接駁換乘,航空總部站和宋家崗站是2座高架站。高架站站臺上修了兩個空調(diào)候車室,主要給有需要人群使用。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說,跑完全線大約需要20分鐘。
經(jīng)過實地測算,如果從天河機場站下地鐵開始算起,步行通過天河機場正在建設中的交通中心,大約10分鐘抵達T3航站樓。未來還可以通過該航站樓步行進入T1和T2等航站樓。
記者探訪發(fā)現(xiàn),在天河機場站,從B口出站距離T3航站樓最近,從C口出站距離城鐵站最近,未來機場線開通后乘客不妨一試。
據(jù)悉,從今年開始未來五年內(nèi),我市軌道交通建設將從“一年通車一條線”進入“一年通車兩條線”的提速新階段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市前三期軌道交通建設規(guī)劃線路將全部建成開通,至2020年形成401公里軌道交通網(wǎng)絡,實現(xiàn)主城聯(lián)網(wǎng)、新城通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