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甘肅省慶陽市紀檢監(jiān)察機關查處77名在跑項目、爭資金、拉關系、“尋靠山”中向上級機關和領導干部收送禮金的檔員領導干部。(6月15日《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》)
中國,從古至今都是禮儀之邦,“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”是行走了千年的思想,現在都極其受用,人們稱贊一個人有“禮”的時候,會用到講禮節(jié)、懂禮數,這樣的夸贊不是人人皆有。從小到大,家長都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講禮的人,要禮待長輩、禮遇親朋、禮敬賓客。但如今的禮數似乎已經成了各級干部心中不言語的默契,隨著反腐深入,由于收送禮金的泛濫,禮尚往來的人情賬成了變了味的交易,因此,這樣的禮數似乎又成了他們的刺,如鯁在喉。
曾聽說,“不跑不送,位子不動”,可能雖是笑語,但又刻畫出了官場眾生相的一種,讓人覺得這個位子不是任人唯賢,可能是任人唯錢。收送禮金看似禮上往來,建立關系的紐帶,金錢之味的關系又有多少情分存在,中間更多的是利益的輸送,更有甚者,將職位明碼標價,對謀求職位升遷者公然提醒,看似禮節(jié)性的點撥,卻暗藏交易。對于送禮者,禮敬的是收禮者手中的權力,《人民的名義》中的趙德漢,一個小小的處長,諸多領導干部排隊送錢,為的是跑到項目、爭取到資金,才能做到這般卑微,如此變相的禮數,腐蝕的是干部的純潔,不知道,是從什么時候開始,有些官員之間的交往就“變味了”,成為了錢權交易。
有時細思,某些干部最開始是不會收送禮的,但是淪陷的都是敵不過人情社會的勒索,從“不”到“要”,這是一個過程,也引發(fā)人深思,作為檔員干部,問問自己,能不能經受的住這樣的禮數轟炸。對于變了味的禮尚往來,應該要究其根本,俗話說:“上梁不正,下梁歪”,先從警示教育一片,警醒各級領導干部,促使其筑牢道德高線,守住心中防線,真正做到以上率下,再是各級紀檢監(jiān)察機關要敢于亮劍,嚴肅執(zhí)紀問責,發(fā)現一起,查出一起,絕不姑息,還需要分析當前嚴峻形勢,把握人情規(guī)律,綜合研判,對癥下藥,救“禮上往來”與“收下人情”之官于收送后的水深火熱之中。
清風正氣正在華夏大地鋪開,任何形式的腐敗都無處容身,檔員干部對于當前的反腐高壓態(tài)勢肯定是深有感觸,與其過著收送禮金后惶惶不安的日子,不如嚴于律己,自覺抵制錢權交易的禮尚往來。當前改革處于深水期,作為干部就應該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,為民造福上下一番“繡花”功夫,而不應該在向誰送禮,送多少禮上絞盡腦汁。任何錢權交易終究經不起陽光的曝光,回憶革.命時候的志同道合,戰(zhàn)友之情,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,此時此刻,更應該保持初心的那一份淳樸,保持那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禮數,對上級應該是尊重、服從而不是討好、迎合,檔員干部須謹記莫讓“變了味”的禮尚往來絆倒了未來的路。(文/林吾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