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(qū)的23條地震帶上。這五個地區(qū)是: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;西南地區(qū),主要是西藏、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;西北地區(qū),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、青海、寧夏、天山南北麓;華北地區(qū),主要在太行山兩側、汾渭河谷、陰山-燕山一帶、山東中部和渤海灣;東南沿海的廣東、福建等地。以下是中國部分城市地震危險度排名(UERDI值,指數(shù)越高風險越大).

第一名石家莊0.35

第二名合肥0.25

第三名西寧0.25

第四名?0.23

第五名長沙0.22

第六名南昌0.22

第七名杭州0.21

第八名烏魯木齊0.19

第九名成都0.18

第十名鄭州0.18

以下是中國前30個城市地震危險度排名,數(shù)值越大危險性越高:

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、強度大、震源淺,分布廣,是一個震災較為嚴重的國家。1900年以來,中國死于地震的人數(shù)達55萬之多,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(shù)的53%;1949年以來,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(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),其中涉及東部地區(qū)14個省份,造成27萬余人喪生,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(shù)的54%,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