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悼王姬猛,(?——前520年10月)前520年—前520年在位不足1年。
景王在位時,因嫡長子太子壽早死,原立姬猛為太子,但景王又寵愛庶子姬朝,于病重時要大夫孟賓扶立姬朝,而沒來得及就病死。景王死后,同月貴族劉卷、單旗將盂賓殺死,仍擁立姬猛為帝。
姬猛繼位后,姬朝很不甘心,就帶領(lǐng)失去職位的舊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亂,爭奪王位。劉卷被打敗逃了,單旗保護著姬猛待在王宮內(nèi)。姬朝的檔徒乘深夜?jié)撊雽m中,劫走了姬猛。單旗突圍而逃,姬朝的徒眾挾持著姬猛追趕單旗。半路上,晉頃公遣大夫籍談、荀躒帶兵救出了姬猛,護迎他避于王城(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)。不久,派兵護送他回都城。同年10月,姬猛病死。姬猛死后的廟號為悼王。
周敬王姬匄,(?——前476年)前519年—前476年在位44年。
姬匄周景王次子,繼兄周悼王為周王,稱東周君。敬王繼位后,和西王姬朝長期相互攻伐,爭奪帝位。六年后,他在晉兵幫助下,擊敗姬朝,鞏固了王位。公元前476年病死,葬于三壬陵(今河南洛陽西南10里),廟號為敬王。
周元王姬仁,(?——前469年)前475年—前469年在位7年。
姬仁,周敬王子。敬王死后繼位,周元王姬仁繼位的這一年(公元前475年),我國歷史進入了戰(zhàn)國時期。不過也有學(xué)者把三家分晉做為戰(zhàn)國的開端。姬仁在位期間,越王勾踐于攻滅吳國后,統(tǒng)帥大軍乘勝北渡淮河,在徐(今山東省滕州南)約齊、晉、魯、宋等國會盟。會盟后,派人給姬仁送去貢品,姬仁也回贈勾踐以祭祖用的肉,冊命他為伯,承認他處于諸侯的領(lǐng)袖地位,勾踐成為一時的霸主。公元前469年冬,姬仁病死。姬仁死后葬處不明,廟號為元王。
周貞定王姬介,(?——前441年)前468年—前441年在位27年.
姬介。周元王子。元王死后繼位,姬介在位期間的公元前453年,晉國的3家大夫趙襄子、韓康子、魏桓子在陸續(xù)并吞了其他貴族后,共同攻滅了最后一家貴族智伯,形成實際上的3個國家(趙國、韓國、魏國),晉國國君幽公反而要分別向他們朝貢。公元前441年春,姬介病死。姬介死后的廟號為貞定王。
周哀王姬去疾,(?——前441年)前441年—前441年在位3個月。
周哀王,名姬去疾,為周貞定王長子。前441年周貞定王死后即位,即位后三個月為弟姬叔襲殺,葬處不明。謚號為哀王。
周思王姬叔,(?——前441年)前441年在位5個月。
姬叔,周貞定王之子,周哀王之弟。前441年,姬叔殺害周哀王即位,為周思王;在位僅五個月,8月又被弟姬嵬所殺。
周考王姬嵬,(?——前426年)前440年—前426年在位15年。
姬嵬,貞定王子。攻殺兄思王而繼位。在位15年,病死。謚法云:“大慮行節(jié)曰考”。葬處不明。周考王姬嵬在位期間,封弟姬揭于王城,以繼續(xù)周公的官職,史稱周桓公。時人稱此國為“西周”。周桓公死,傳位于子威公。威公死,傳位于惠公;莨L子史稱西周公。惠公又封少于班于鞏(今河南省鞏縣西南),史稱“東周”。這樣,在周王室的領(lǐng)地內(nèi),又建立了“西周”、“東周”兩個小國。
周威烈王姬午,(?——前402年)前425年—前402年在位24年。
名姬午,為周考王之子。在位時封晉國大夫韓虔、趙籍、魏斯為韓侯、趙侯、魏侯,此即“三家分晉”。周威烈王姬午在位期間的公元前403年,分別冊封魏、趙、韓為諸侯國。魏國當(dāng)時的國君是魏文侯斯,他任用著名政治家李悝進行改革,使魏國很快富強起來,成為戰(zhàn)國初期的頭號強國。趙國國君烈侯也任用公孫連等一批賢能之士整頓吏治,提高統(tǒng)治機構(gòu)效率,節(jié)省財政開支,使趙國逐漸強盛起來。公元前402年,姬午病死。姬午死后的謚號為威烈王。病死,葬于今河南省洛陽市。
周安王姬驕,(?——前376年)前401年—前376年在位26年。
姬驕,周威烈王之子,威烈王死后繼位,中國東周第二十二代天子。在位時封齊國大夫田和為齊侯,是謂“田氏代齊”。姬驕在位期間,齊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將齊國國君康公放逐到海上,只留下一城之地作為他的食邑,田和成為齊國實際上的國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