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到讀鬼谷子對當下年輕人的借鑒意義,寒川子說:“當前的大背景下,我們的所教所學,均未超過實用范疇,這些,均是形而下的‘術’,而不是形而上的‘道’。術為道御。鬼谷子既重術,更重道。通向道的途徑只有一條,智慧。道不可得,智慧卻可修煉。”
如果能選擇,我愿意生活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
作家二月河說:“寫春秋戰(zhàn)國難度很高,有歷史小說這個品種以來,鮮有作者對其挑戰(zhàn)。寒川子初寫歷史小說,開筆就是春秋戰(zhàn)國,勇氣可嘉。讀此小說,縱橫捭闔的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呼之欲出,令人稱奇。”據(jù)悉,該書將分十二冊陸續(xù)亮相,將是大部頭。關于春秋戰(zhàn)國的魅力,寒川子引用作家柳建偉的一段評價:“假若能夠選擇,我愿意生活在春秋戰(zhàn)國。阡陌交通,大氣環(huán)動,物盡其用,人盡其才,圣賢并世,英雄輩出,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……春秋戰(zhàn)國屬于士子,是真正的士子時代!”他說如果能選擇,自己愿意生活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。那是唯才是用的時代。
寒川子本名王月瑞,當了12年兵,開過廠,辦過學,當過編輯,開過公司,如今是自由撰稿人,2003年,他結識了《雍正王朝》的制片人蘇斌,他想把縱橫家拍成電視劇,后來他潛心5年,中途又六易其稿,全力創(chuàng)作小說。他說:“我想用手中之筆描寫這個多元而荒誕的時代。”
“鬼谷井”
鬼谷子晚年歸隱云夢山,一則聚徒講學,二則孝敬老母。一日,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,語重心長地說:“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,如今為娘兩鬢斑白,風燭殘年,娘無他求,我死后,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。兒若想娘,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,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娘的身影。”話剛說完,就謝世歸天了。
鬼谷子悲痛不已,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。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,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。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,方才把井鑿成。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。朝看母親十八九,暮觀老母鬢如霜。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。星轉(zhuǎn)斗移,天長日久,鬼谷子又發(fā)現(xiàn)了此井的一個奧秘,根據(jù)井中的水位升降,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。井水上升,天陰有雨,井水下降,則無雨天晴,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“井中洞天”。此井是理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,故曰“鬼谷井”。
夜識無字天書
相傳,鬼谷子的師傅升仙而去時,曾留下一卷竹簡,簡上書“天書”二字。打開看時,從頭至尾竟無一字,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。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,感情日篤,今天師父突然離去,一時覺得無著無落,心中空空蕩蕩的,無心茶飯,鉆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?捎秩绾嗡弥,輾轉(zhuǎn)反側,老是想著那卷無字天書竹簡,直折騰到黑,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卷起,卷起鋪開,百思不得其解。索性爬將起來,點著松明火把,借著燈光一看,嚇得他跳了起來,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,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(fā)光,鬼谷子嘆道:“莫非這就是世傳‘金書’”。
縱橫家書
一時興致倍增,一口氣讀將下去,從頭至尾背之成誦。原來上面錄著一部縱橫家書,盡講些捭闔、反應、內(nèi)楗、抵峨、飛鉗之術。共十三篇。
第一篇大意是說:與人辯論,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,誘使對手反駁,以試探對方實力。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,以讓對方放松警惕,傾吐衷腸;有時專聽對方陳說,以考察其誠意。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(jù),要不讓人抓到證據(jù),就要滴水不漏。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,有時要封鎖,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,變化多端。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,可以說家,可以說國,可以說天下。
第二篇大意是說:與人辯論,要運用反復的手法。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,復回來可知其現(xiàn)今。如果反反復復地試探,沒有摸不到的底細。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,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,要想張開,就先關閉;要想升高,就先下降;要想奪取,就先給予。
第三篇大意是說:要掌握進退的訣竅,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,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,獨往獨來。如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,就能隨機應變,說服君主。
第四篇大意說: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,都是有裂痕的。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,同時,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。秋毫一樣的裂痕,可以發(fā)展為泰山那樣大。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,大點時要切斷裂縫,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干脆將其打破,裂痕也就消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