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殲20到底有多先進,中國殲20最新圖片!這么說吧,從技術(shù)層面它不會遜色當今任何一款戰(zhàn)機,從創(chuàng)新性上也可圈可點,無論是隱形能力、航程、載彈量亦或是機動性能,它都是當今頂級水平。
殲20從2011年首飛,2017年正式服役,前后只歷經(jīng)6年時間,這在隱形戰(zhàn)機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,足以可見“中國速度”之快。比如,F(xiàn)-22首飛于1997年,2005年服役,歷時8年;俄羅斯的蘇57(T-50)項目首飛于2010年,迄今尚未服役,即使按計劃今年服役,那前后也用時超過8年,可見俄羅斯人起得比中國人要早,卻收獲得遲。
殲20項目進展得如此順利,是因為這款機型是舉國家之力研制的,全國上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。在大型項目的研制過程中,有無國家的支持至關(guān)重要,特別是在中國這樣體制的國家中。殲20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國家的重視,雖然是由成飛掛帥統(tǒng)籌研制,但在資金、技術(shù)和人才上國家都全力扶持,盡量滿足,這才使得整個研制過程順風順水,按時交付部隊。反觀中國另一隱形戰(zhàn)機殲31(F-31)項目,沒能得到國家的立項扶持,單靠沈飛內(nèi)部自籌資金啟動,相比殲20進展緩慢。殲31原型機從2012年首飛,也就比殲20慢了一年,但直到2018年才出現(xiàn)第2架原型機,進度不可謂不慢。難道是沈飛實力跟成飛差距太大?筆者不認同這種看法。真正的原因在于有無國家的支持。如果殲31項目后續(xù)得不到國家的正式“承認”,那么前途依舊渺茫,甚至可能夭折。
殲20有多強?殲20的強大主要體現(xiàn)在以下幾點:隱形、超音速巡航、超機動性以及超強態(tài)勢感知能力。即俗稱的4S能力。這是自F-22面世之后,世人判斷五代機的4大標準。只有符合這4S能力,才夠格被稱為5代機。
殲20從設計之初就以4S能力為基礎(chǔ):DSI、全動尾翼的氣動布局設計是為了最大提升機動性能;隱形涂料、高比例復合材料以及內(nèi)置彈倉的使用能夠保證殲20具備高水平的隱形能力;WS-15矢量發(fā)動機將賦予其強大的超音速巡航能力;遍布機身的光電傳感裝置和綜合航電系統(tǒng),將讓殲20實現(xiàn)對戰(zhàn)場細致入微的感應和掌控……
從目前殲20曝光出來的資料分析,殲20在隱形、機動性以及態(tài)勢感知能力上的實力不容置疑,唯一讓人有些擔心的是其超音速巡航能力是否具備。這一方面的擔憂,主要來源于與之配套的WS-15發(fā)動機尚未有可靠消息證實已經(jīng)裝備殲20。超音速巡航不是超音速飛行,后者只追求瞬間的超音速能力,而前者則要求具備一段時間內(nèi)的超音速飛行能力。
如果沒有大推力的航空發(fā)動機,想要讓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殲20實現(xiàn)穩(wěn)定的超音速巡航,那基本是不可能的。